
以第一作者在SCI发表论文
(资料图)
影响因子达16.3
在学院本科生发表论文中影响因子最高
曾获暨南大学
优秀学生骨干奖学金
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
从各种尝试到锚定方向
她不断蜕变 化茧成蝶
她就是
暨南大学环境学院
2020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
陈亲亲
让丰富的经历填满大学生活
是学生骨干也是校园活动爱好者
三年前,和许多同学一样,陈亲亲刚刚走入大学校园,是迷茫的。于是,在未来的方向还没有特别明晰时,她决定先去多尝试,开拓自己的眼界。
作为文体分加满的“小积极”,陈亲亲似乎有着无尽的热情来参与各类活动。不论是偶然瞥见的公众号发布的院校活动,还是路过的校内活动摊位,出于好奇,她都会去“凑个热闹”,再结合自己的情况认真考虑能否参加。
从迎新活动、环保行动到“21天打卡挑战”,它们都是陈亲亲活跃的舞台。迎新日她冒雨迎接学弟学妹,在不同学院的互帮互助之间感受到了温暖;打卡挑战中她不断开拓新世界,把握机会提升自身能力。在上一次的“21天打卡挑战”当中,陈亲亲根据加分指引的推荐电影单,看完了很多部电影,让她对拍摄手法、电影色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,也提升了她的电影鉴赏能力。“尽管这些不是专业领域的内容,但是它们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。”
陈亲亲是班长,是优秀学生骨干。在担任班长的过程中,她感受到的不是面对繁琐杂事的烦扰,而是能够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的成就感。
面对未来道路的选择,陈亲亲深知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疑惑与踌躇。她特意邀请同学院“全寝深造”的同学来到班会,为大家讲解考研、出国、保研等各类经验。班会后,她本人和同学们都感到受益良多,这样的成就感也给陈亲亲不断地“充能”。
除了积极活跃在不同舞台,陈亲亲也在努力实现学习上的突破。刚入学时,她还不知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。在班主任陆钢的引导下,同学们组建了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学习经验。在大家“劲往一处使”的学习氛围推动下,她养成了课前放下手机的好习惯,静心学习、做好笔记,课后再根据作业进行巩固。一次次循环着这个最“基础”的学习方法,一步步踏实地学习每一个知识点。
(陈亲亲的学习笔记)
参与“青创杯”时深夜改稿的疲惫与斗志互搏的经历,也是陈亲亲难以忘却的大学记忆。在临近“青创杯”交稿的晚上,刚刚结束一天课程的陈亲亲就被修改信息“找上门”。但陈亲亲还是抱着电脑伏案桌前,修改到凌晨完成任务提交。这样为梦想埋头拼搏的日子,想起来还是觉得很值得。
这些积极尝试后的经验与收获,都是让她不断向前的积累和铺垫,是锻炼、也是化茧成蝶的必经之路。
锚定目标 坚定前行
无论成功与否都要做到问心无愧
从最初入学的“点到即止”,到现在目标清晰又冲劲满满的学习状态,学院对于创新创业比赛的讲解宣传为陈亲亲埋下了科研的种子。
在辅导员林学聪的引导下,她明白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经过大一的各种尝试,接下来应该要向一个方向坚定前进。
在朱明山教授指出学界热点“金属有机框架”的研究空白后,参考实验室师兄的同领域研究与压电催化的研究成果,陈亲亲和师姐选定了“MIL-100”作为材料,开始了“铁-金属有机框架的压电催化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卡马西平的效率、途径及机制”的实验与研究。
在研究之初,因为缺乏严谨的文献阅读、撰写和数据分析经历,加上英文文献自带语言壁垒,陈亲亲只能囫囵吞枣地吸收资料内容。朱明山教授很快就指出了她的不足,并给出了解决方法,大大提升了她文献解读的准确率。
(仔细调整后的论文排版)
一篇文章在见刊前必然要披荆斩棘,实验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由于室内的温度较高,导致超声机器当中的水在震动下不断升温,影响了实验对于温度的控制变量。陈亲亲最开始选择用冰袋进行降温,但是经过实践又发现不断融化的冰袋的体积一直变化,会影响对于水位的控制变量。改用空瓶装水后,又发现了降温效果差的问题。最终只能通过不断人为换水完成实验,尽管操作繁琐,但是这个问题终于解决。
(陈亲亲发表论文截图)
经过不断调整与尝试,大三的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环境领域顶级刊物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》(IF=16.3)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“Fe-metal organic framework converts mechanical energy with piezoelectric polarization to remove carbamazepine in water: Efficiency, pathway and mechanism”的研究论文。
回顾整个发刊过程,陈亲亲从一开始的自我怀疑,担心科研方向选择错误,自责在实验室的失误拖慢进度,到后来逐渐“心态平和”。她说,与其慌张,不如先去思考如何解决,“一丝不苟地完成它,即使可能在过程中有些困难和差错,塌下心来,一点点解决,不论成功与否都要做到问心无愧。”
解决问题就像游戏通关
她决定将升级打怪进行到底
这次的发刊成功,让陈亲亲有种拨开云雾的感觉。问及科研之路的入门之道,陈亲亲除了感谢老师们和师兄师姐的指引外,还强调文献的阅读非常关键。
如果说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颗小小的星星,那么阅读文献,就是一颗星星遇到宇宙的过程。在阅读中,陈亲亲的知识架构被一次次地刷新与升级,逐步打开了视野和思路。也正是这些新的知识,点燃了陈亲亲做实验搞科研的乐趣。谈及对有志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索的同学们的建议,陈亲亲再次强调“多看文献”。她说,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,在参考学习当中生出自己的果实。也不要忽略身边的‘大神’,要积极地向他们请教。”
“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,你会发现它是链条式的,一点点推进的过程就像游戏通关的感觉。”
从开始确定选题、刻苦研究到发刊的经历,对于陈亲亲而言也是百炼成钢的过程,推动着她不断探索、感受到科研的魅力。经此一役,她坚定了想要在科研方面走下去的决心。
“现在的我,想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,做一些有用的成果。”她表示,接下来自己将努力冲击保研,希望未来能够在学术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与深造。
关键词:
品牌